继续回答昨天的问题
佛陀的不立文字,主要是认为文字的误读会加快正法成住坏空的过程,而禅宗的不立文字,还有他们本来就遵循只破不立的缘由。
中观和中道有区别吗?
中道,主要针对任何聚合体“恒常不变”与“彻底虚无”的有我无我问题;中观,可能主要针对在任何性质判断中绝对化的是否。
用中观否定绝对的“动与不动”,与,用“动与不动”定义“有情无情”,从而否定禅定的价值,这之间真的不存在矛盾吗?
复习了一下三科,是跟“法无我”相关的一种分类,包括阴界入,具体内容太复杂熊老师没讲。
这几天被佛学弄得脑子有点混乱,昨天正好听了柏拉图“最可能的创世神话”,怪不得,人们总是赞叹数学的简洁之美,人力有限,简洁不一定是真理,但不简洁的东西真的很痛苦啊。
作业
用苦难的存在不能证伪“有求必应”,可以说你没有求,非说你也求了,还可以给“必应的求”加一些条件,你求的方法对不对,求得虔诚不虔诚。是虔诚的求证伪了“有求必应”,还是“求而不应”证伪了虔诚,似乎可以永远坚持己见。
可以统计调查,但做到严谨很难,调查中可能会涉及“虔诚”等主观问题,如何保障回答的“真实性”,而在样本抽样中也很难避免不出现偏差。
上帝和菩萨总是有求必应,人间之所以有那么多的灾难,那是因为乞讨者的心不灵;也可能是人间有邪恶的东西,所以降下灾难以示惩罚。佛教毕竟只是心灵慰藉的一种方式。越是对自然缺乏掌控力就越要宗教。而科学本质上也是一种宗教,只是科学对自然的解释力度远远超过传统的宗教。有可能做一次严谨的调查,请听熊老师明天对高尔顿的统计的解读。
1.真正能顿悟的人太少了,佛家弟子天天修炼都不一定能悟透,何况我们这些俗人就像熊老师说的,这里面还有运气的成分。顿悟以后求佛其实就是求自己。
2.祈祷是求别人,念佛是自己开悟,诸法无我。
祈祷和念佛本质上是一样的,都是为了使人精神专注,使念头系在祈祷上或念佛上,不在散乱。截断对虚幻外界的相续性。佛祖当年就是靠坐禅成佛的,所以坐禅怎么可能成不了佛呢!只不过后来的人越学越偏,到了慧能时代,把另一个极端拉了过来,可是到了近代,慧能的顿悟,又变成了口头禅,去了另一个极端。先说慧能当时所教的顿悟法门,并不是马上可以成佛,有资质的人可以暂时的打断你执着的相续性,短暂的体验到宇宙的真实面目。但是这时紧紧只是暂时而已,过后该执着的还是要执着,但是有了这种体验之后,对以后的禅修会有很大帮助,因为找对了方法。行住坐卧都可以用来禅修了。
人间这么多苦难,菩萨佛祖为何不来管一管?
1.管不了。
苦不苦,除了客观的物质条件外,主要是自己欲望得不到满足。就算把你超脱到西天,欲壑依旧难填。
2.试金石。
人人都可成佛,但未必人人一定成佛。佛与菩萨的世界也有朋友圈,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。总得让你付出点什么,显示出你的水平,才可以进这个圈子。
所谓的有求必应,只是人对自己所造的神灵的幻觉,在某些情况下有着安慰剂的功效,一旦太当真,那就不是解药,而是毒药了
对祈祷和念佛的效果做统计,这是现在心理学家的必备功课。如果把时间点提前几百年,我们应该知道,能够以科学的态度来研究宗教信仰,是多么的不容易。